找到相关内容631篇,用时4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流传本法莲华生大士应化事略

    ,亦通显教。(丙)密三乘,分嘛哈约嗄大瑜伽、阿努约嗄随瑜伽、阿的约嗄极瑜伽,此为普贤王如来之法身佛所说,五毒五智,不净净,烦恼菩提,名自在转变法门。九乘判教次第,为宁玛派所独有,亦为各派所公认。...、文殊、金刚手三菩萨共同化度之地,莲华生大士应化之区域。盖由往昔康藏地方,多有类似修罗之“麻昌”及魔鬼等众,凶狡难调,舍密教究竟方便,莫由度化。释迦佛在世时,传显教“外三乘』(九乘次第中,声闻、缘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5154831.html
  • 传恒法师:佛教与生活

    堕落了。真可谓:一口气在千般作,一旦无常万事休。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。万般带不去,惟有业随身。外在的东西什么也带不走,身、口、意造的业和我们一起生死流动,永无穷处。怎么办呢?转一念心,烦恼菩提;转一...有成。面对生活的成就,大家会有一种欣慰、满足。但是在市场竞争中,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,在虚幻迷离的感情世界中,还会有种种的压力、困惑和烦恼。那其实就是苦海,因此,学点人生智慧,学点佛法,学点智慧。  ...

    传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5059817.html
  • 佛教中的“真与俗”对立吗?

    体。”   中国佛教诸宗,在主张世出、世入的关系处理层面,强调烦恼菩提,凡夫佛,真、用,自在解脱。一念之间有迷悟,触类是道,立处真。随顺世间任运而行,最终做到平常心道...被建构成功,宗教就不会成立了。   但是,对于这双重关系的理方法,却是格外的重要。可以说,处理这种双重关系之方法的相异,在极大程度上就会造就了各个宗教间的诸种差异。甚至可以说,宗教的差异,在于各个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4162917.html
  • 谈谈“无念、无相、无住”的重要意义

    之中,无出期。这正像六祖所说的“凡夫佛,烦恼菩提、前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;前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(《坛经·般若品》)。可见,成说与否在于迷悟之别、在于心念是否能远离一切外境而“心不...,掠过长空。倏起倏夭。《金刚经》说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“无所住”是一切都不住着、不执着,不追求怀往日荣辱,不计较过去恩怨,事如春梦了无痕!一切缺陷、忧苦、悔恨、烦恼、祸福、生死,等等都无住、都不...

    王协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5268309.html
  • 今日世界的治疗良方——慈悲与智慧

    将利益扩大持久,因此未能称上智慧。  以智慧为发用的慈悲,能够明晓如何是对众生最究竟的利益,;以慈悲为本怀的智慧,能够观照一切逆境,使心安定。佛法上说“烦恼菩提”,意思就是说,一件所谓“苦、烦恼”的...体会世间是苦,众生因无明而深陷苦中,因而传扬佛法,教导世人以慈悲与智慧的修持,来解脱烦恼,得到悦乐。所谓“慈悲”,是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。生活在世界上,众生之间形成了生命共同体,可谓牵一?而动全身...

    林敬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3669308.html
  • 学书与学佛(下)

    奈习气坚固何?所谓“烦恼菩提”,学佛能否在实践上得力的关键,应是如何“转化”的问题。明朝有位修养极好的人,名叫夏元吉。有人问他,为何能有如此好脾气,好肚量,他说,全在一 “忍”字“始忍于色,中忍于...金刚经》上也说:“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”在有为法上逞强好胜,那是“英雄行径”;唯有心性上能够战胜自己一一能转,才称得上是真正的“强者”。所谓“心能转动,同如来”,转之既久,气质必跟著起调柔...

    杜忠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674738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禅绕人生 解缠许你三把钥匙

    社会、国家必定安详太平。   顿悟法门:   六祖偈曰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六祖大师的﹁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﹂是顿悟法门,烦恼菩提。例如:出门之时突然下雨,烦恼之心生起,其实当下只要拿把伞即可;上、下班塞车,也不需起烦恼,生气、烦恼无法改变现况,要心平气和接受事实。   无法改变之时,当即“放下”,放下接受它,不起烦恼烦恼不生菩提,当下得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176897.html
  • 传灯的性善恶论

    特别重视性恶。他征引知礼有关论述后说:“他宗既但知性具善,而不知性具恶,则佛界有所取,九界有所舍,不得契合《净名经》‘生死涅槃,烦恼菩提’平等不二之旨。”(《性善恶论》卷一)这就是说,只有既说性善,...白禅师受具足戒,后至吴兴(今属江苏)依月亭法师修习天台止观。嘉靖四十三年(1564),入天台山,住高明寺二十六年,弘扬台净合一法门。著有《楞严百问书》、《法华披荆钺》、《净土梦谭记》等。嗣法弟子为无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5478288.html
  • 十种修行大碍之说

    。这个障碍既然是个缘,缘生缘灭,你与他无缘了,障碍便自灭,绝不是灭这个障,而是慧命在继续生成,这个障就是解脱之缘,烦恼菩提,你说对否?   四、既然你已经走到这时,知已难,行亦更难;难,害怕不顺,...  元妙叶禅师   一、念佛就是念佛,念佛不与健康相挂,不求无病长寿。为什么?因为身体健康,贪恋身体而不成,欲想长寿而不成,苦相生,使初发生西之念而舍之。其贪恋健康之人,便会用一切手段爱护他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4082347.html
  • 走近智者 聆听慧音——访叶曼老师

    、般若智慧同样是这颗心在起作用,所以这就需要你转识的功夫!烦恼菩提,但烦恼一起,心性就会被遮掩,离智慧、觉悟就远了。因此修心养性就不仅要放下妄念,而且要转妄成真、转识成智,惟有如此才能显现如如真性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90183383.html